Golf Divide


@劉兆生 - 2003/03/08

Image Credit: 馮禮慈
  Image Credit: 馮禮慈

今天還有很多人問高爾夫有甚麼魅力,每周末吸引成千上萬的人湧到球場去?這問題可說是有多少人打球便有多少個答案。

基本上,高爾夫球只是一種消閑活動。同時亦是一具無遠弗介,威力無比的「交誼機器」,更發展成一個每年四十億美元全球工業。事實上自古至今,每個社會,卻都存在一個Golf Divide現象——打高球和不打高球的分隔現象。

以前,這現象非常明顯,只有貴族才有資格打球。美國更是黑白種族分明,1865年林肯總统廢除了奴隸制度,但私人高球場一直都是黑人禁地,甚至在老虎活士早期,一次他臨出發比賽前對他的黑人爸爸兼教練說:

「對不起,爸爸你今天不能當我的球僮了,因為這球場除非被邀参賽是不准黑人進入的。」(注:比賽時球員只能和自己的球僮徵訊意見,所以很多業餘球手用他的教練當球僮。)那天,老虎活士立誓不止要做歷史上最偉大的黑人球員,更要做世上最偉大的高球員。(摘自John Strege: A Biography of Tiger Woods)

說起來,香港高爾夫也有超過一百年歷史,香港高爾夫球會(97後刪了「皇家」兩字)亦是世上最早成立一百個球會之一。但這個Golf Divide現象,直到十年前中國大陸球場相繼落成後才開始減弱。

一位高齡富商說過:「當年我們打高爾夫球沒地方買球桿,結果我以最優惠的租金在我中環萬X大厦商場吸引老友開間高球專賣店,方便我們球友買高球用具。那有像現今你們這麼幸福,高球店開到成行成市,世界最新最廉最好的球桿應有盡有。」

我心想:「我們身在福中知不知福尚屬其次,我只知一個經濟定律——有求必有供。每個國家經濟起飛後,Golf Divide這現象一定不攻而破。」(完)


#####

本文原登於《明報周刊》專欄〈高球型而尚〉,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高球型而尚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